

一场雷雨,半载春秋,两个家庭,八位人物,三十年恩怨。被誉为“中国话剧百年第一戏”;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里程碑。
曹禺经典话剧《雷雨》常演不衰,常演常新,为观众朋友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、具有时代特性的人物。
6月14-15日,武汉剧院,曹禺经典《雷雨》即将在此上演。
时间:2025-06-14/15 19:30
地点:武汉剧院
门票价格:98,180,280,380,480
在线订票:https://www.dahepiao.com/yanchupiaowu1/hj/20250421510405.html
话剧《雷雨》带我们走进了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,观看一个带着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家庭的悲剧 ,从1954年首演至今,拥有许多不同的版本,传递出了不同风格的雷雨,每一次演出都散发出了新的活力。
全剧的情节发展以周朴园为主线,在尊重原剧作基础上,更加关注追踪主人公命运的轨迹,以舞台为原点,却不局限于舞台,把舞台区域拓展到观众,扩展到“周公馆 ”以外,带领观众沉浸在整部剧的规定情境中,打破观演关系,让观众和演员共同完成对“心中的《雷雨》” 的追寻。
01、剧目简介
《雷雨》故事讲述了二十年代某年夏日的一个午后,从济南来到周公馆看望女儿四凤的鲁妈 ,在这里和周公馆的主人周朴园不期而遇,周公馆中所有人物的命运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。因为三十多年前,周朴园和鲁妈曾经是一对恋人,迫于家庭的压力,周朴园抛弃了鲁妈,改娶了一个富家女子。
鲁妈的到来,引发了这个家庭的巨大危机:
名为母子实为情人的繁漪和周萍;
名为恋人实为兄妹的周萍和四凤;
名为敌人实为父子的周朴园和鲁大海,
这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,最终暴露了真相,在命运途中苦苦挣扎着的人们,其悲惨命运深深震撼着观众的心灵。
02、创作背景
《雷雨》通过一天的时间(上午到午夜两点)、两个场景(周公馆客厅和鲁家住房),集中展示了周鲁两家前后三十年复杂纷繁的矛盾纠葛,阐明了它不仅是家庭与家庭之间的悲剧,同时也是各个人物自身的悲剧。悲剧的真正制造者是时代和社会,而首先要改造的是人的心灵。《雷雨》人物关系却极为复杂,每一个人物都有其典型意义和不可替代的典型作用;正是因为作家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和富有性格特征的对话,对主要人物形象都作了深刻的心理描绘,以各自的遭遇和命运激动着人们的心弦,因而《雷雨》中的八个人物,个个称得上真实丰满,《雷雨》才能如此激动人心,震撼观众心灵。
作者曹禺
曹禺将他满腔的爱憎情感,灌注在这些人物形象中,通过他们来揭示社会对人性的压抑直至扭曲变形,宣泄自己对时代和社会的愤懑,对光明和未来的向往与憧憬。曹禺曾经说过:“在黑暗的旧社会里我捱过了半生……那个时候,我是想反抗的。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、腐恶,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,所以才拿起笔。《雷雨》是我的第一声呻吟,或许是一声呼喊。”这一声呼喊是震撼人心的一声惊雷。
天津人艺
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成立于1951年9月12日,她的前身是创建于1938年抗日战争初期的华北群众剧社。七十余年来,剧院在不断开拓创新,已创作排演古今中外各类剧目500余部,1956年开始创排《雷雨》,至今已有69年,期间曾多次排演话剧《雷雨》,老舍、曹禺、焦菊隐等名家大师曾亲临剧院观摩指导,因此,天津人艺版《雷雨》在众多版本中可谓是“非看不可”、“必打卡版本”。69年间,天津人艺怀着对大师、对经典的敬畏之心,复排、重排有8次之多,曾多次得到曹禺先生的肯定和赞赏,每一次的改变,都有新的思路、新的解读、新的诠释,让舞台上“雷声”不断,舞台下掌声不息。
6月14-15日,武汉剧院,曹禺经典话剧《雷雨》,一起品味跨越世纪的经典!